近幾周來,中國將經濟政策轉向更傾向於刺激的姿態:官員們誓言加快審批投資計劃,商務部出台鼓勵消費的補貼,而央行上周四自2008年以來首次降息。
但是,刺激措施可能有不同的形態和規模,而上周末發布的最新一批經濟數據似乎表明,北京方面不需要像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那樣,推出巨額支出方案。
上周四,當中國央行降息的消息傳來時,投資者們擔心,中國官方比預期更加激進地放鬆政策,是因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減速。
不過,上周末發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只是有些疲軟,並不是災難性的。看起來,中國經濟的整體局面遠遠不像很多人曾經擔心的那麼陰暗。
「政策微調,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刺激,應當足以帶來8%的全年GDP增長,」里昂證券亞太市場(CLSA Asia Pacific Markets)策略師羅福萬(Andy Rothman)在上海表示。
那將是10多年來中國最慢的經濟增長,但它將標志著從去年9.2%增長的「軟著陸」,而非崩盤。
5月的許多經濟指標無疑是疲軟的。固定資產投資和零售銷售額雙雙比前一個月疲軟。工業增加值略有起色,但仍遠低於長期平均趨勢線,似乎說明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三年來最糟糕的一個季度。
然而其它數據帶來了一線希望。
5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幅度降至3.0%,這是兩年來的最低位,給中國官方帶來動用貨幣及財政工具支撐經濟的廣闊空間。此外,強勁的進出口說明外部和國內需求均頗具韌性。
許多分析師表示,對中國的增長前景來說,關鍵的搖擺因素並不在北京方面的控制範圍內:歐洲能否阻止其主權債務困境升級為一場真正的全球危機。
「在不出現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情況下,我們預期整體刺激規模可能相對較小,」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陸挺表示。
他預計,只要歐洲的形勢不致大幅惡化,中國政府在各類項目(從水利灌溉到新鐵路線)上的額外投入,很可能相當於略低於1%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規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在北京與中國官員進行年度政策磋商時,得出類似的結論。在中國經濟面臨的各種風險(從房地產市場大幅下滑,到擺脫投資拉動型增長的棘手轉型)中,最大風險仍是歐洲危機蔓延的威脅。
中國總理溫家寶上月表示中國將聚焦於「穩增長」,他還發出信號暗示,官方將加快公共投資,以填補私人部門增長乏力所形成的需求缺口。
但是中國官員也試圖撲滅外界有關政府將出台又一輪大規模刺激措施的猜測。2008年推出的大規模刺激,給中國留下了債務和通脹飆升的後遺症。
外部專家們認為,如果5月份錶面上的企穩最終證明是曇花一現,情況進一步惡化,北京方面可能迅速改變調子,而它確實有能力這麼做。
「中國在必要時仍有做出有力回應的空間,」IMF第一副總裁戴維‧利普頓(David Lipton)表示。
哈佛翻譯社 祝您心想事成!
哈佛翻譯社是「台北市翻譯商業同業公會」的優秀會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翻譯」、「口譯」、「翻譯公證」等業務。哈佛翻譯社所提供的語言翻譯,主要有英文、日文、韓文、德文、法文等,翻譯的領域則包括年報財報翻譯、法律合約翻譯、醫學醫藥翻譯、網路資安翻譯、網站建置翻譯、技術說明書翻譯、文學藝術翻譯、期刊文章翻譯、學術論文翻譯等各產業類別。
哈佛翻譯社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號
電話:02-2366-0138
網站:www.harvardtranslation.com.tw
E-mail:service@harvardtranslation.com.tw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中國似無需大舉刺激經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